8月8日,全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广州典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发布会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报告厅举行。
本次发布会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旨在以体育盛会为“超级场景试验场”,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赛事中首试首用,构建“赛时炫科技、赛后留产业”的闭环生态,助力广州打造成为全球瞩目的“超级城市场景创新标杆”。
以全运为“超级试验场”,打造全球城市场景创新标杆
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国家级综合体育盛会,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大湾区协同创新的里程碑。
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推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
在此背景下,广州以“新创意+小切口+大赛道”为导向,锚定“全球影响力、产业爆发力、城市品牌力”三大目标,全力推动科技与体育、城市、产业的深度融合。
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徽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希望,赛事期间首次应用的创新技术,赛后能迅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无缝融入广州的城市肌理,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广州打造全球瞩目的“超级城市场景创新标杆”。
发布会上,孟徽副局长正式发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第一期)”,共计18项场景需求,涵盖专业体验、全民互动、赛事保障三大类别,每项场景均聚焦“高价值、可落地、能转化”特性,向全球创新主体发出“揭榜”邀请。
一、专业体验类:科技重塑竞技极限广州典丰,彰显人文关怀
该类别中,既有服务运动员竞技需求的“运动员高精度技术诊断”“高精度光学观测与技战术分析系统”“运动员生理状态无感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也有关注残特奥会运动员的“脑控技术赋能重度残疾人运动员”“外骨骼机器人助行与康复”“视障人士全域智能导航”“听障人士全场景无障碍交互”等创新应用,体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二、全民互动类:科技延伸体育边界,普惠大众生活
全民互动类场景的核心目标是普惠,是让全运会成为真正属于人民的节日,包括“城市公共空间智慧健身”“元宇宙全运村与AR数字火炬传递”“无人机集群主题光影秀”等。例如,“元宇宙全运村”可让全球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虚拟化身沉浸式体验赛事文化、社交互动、观看赛事亮点。
三、赛事保障类:科技构建智能中枢,确保高效运行
赛事保障类场景聚焦赛事高效、安全运行。“人形机器人及多模态感知技术”基于高算力集群支撑的实时AI决策能力,部署具备环境动态适应性的机器人系统,为大型赛事提供综合技术保障。从场馆内的无人清洁、物资配送机器人,到服务观众的AI数字人志愿者、智能咖啡机器人,一个立体的、智能的机器人服务网络正在成型。
为确保科技成果不仅服务于赛事,更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长期动力,广州赛区后续系列配套活动将陆续展开:“科技全运路演计划”将依托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50万+企业库,定向邀请企业揭榜路演,推动技术与场景精准对接;“科技全运故事会”将通过纪录片、全民拍客大赛等形式,讲述科技背后的人文故事,让公众感受技术温度;“全运超级场景科技展”将实现赛时全网投放,强化“科技有温度”城市形象。
同时,广州将建立长效技术转移机制,如组织“科技场景转化投资对接会”等,吸引资本关注,加速技术市场化。
各界精英热议“广州机遇”
发布会现场,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分享了对科技赋能全运的见解。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分享并解读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他表示,全运会的科技赋能,正是对广州“12218”产业体系的一次精准赋能和实战检验。我们提出的“广州范式”,核心在于构建一个“需求牵引—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全运会的场景需求就是最强劲的“牵引力”,它将倒逼技术研发,并在赛时完成大规模“场景验证”,最终将这些经过验证的技术“长效转移”,沉淀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资产”。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副院长顾海文博士表示,这份科技赋能全运的场景清单,不仅是一份需求指南,更是全球创新资源与大湾区产业生态深度耦合的战略接口。
“我们长期聚焦跨境技术协作,清单中围绕赛事保障、全民互动、专业体验三大类场景提出的需求,与全球在智能传感、绿色材料、虚实交互等领域的技术储备高度契合。未来研究院将以机会清单为纽带,推动研究院与全运执委会、本地科技企业深度对接。”他表示。
“拿到这份场景清单,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这是一份‘接地气、能落地、有后劲’的需求蓝图。更让企业振奋的是‘赛后留产业’的闭环设计。”广东师大维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夏吉喆透露,“赛时我们将聚焦数字孪生时空智能技术服务,实现对场馆内人流密度、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为赛事组织方提供智能调度决策支持赛事保障与群众体验;赛后,技术可直接服务于广州‘12218’产业体系中的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让技术从赛场走进生活。”
香港国际青年创客联盟执行主席兼广东办事处主任黄敏表示,作为香港青年代表,看到这份科技赋能全运的场景清单,最直接的感受是,这是实实在在的机会。港澳青年在机器人服务、元宇宙、AI技术这些领域有不少想法,清单里的机器人矩阵、元宇宙全运村、高精度运动捕捉这些场景,正好能让这些技术在赛事里“真刀真枪”试一把。孵化、加速、落地链条,就能帮青年团队对接需求,让技术从想法变成赛场里的实用成果。
广州通过企业调研、院校走访、专家评审层层遴选,最终锁定18项“高价值、可落地、能转化”场景,覆盖全民互动、专业体验、赛事保障三大赛道,为科技与全运会的深度融合搭建了精准对接的桥梁。
发布会上,广州赛区执委会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授牌“全运广州科技创新传播机构”,期待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场景创新挖掘,在“场景挖掘—技术匹配—长效转移”闭环生态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南方+记者 黄舒旻广州典丰
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