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县级医院基础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距离省会头部医院只有20分钟车程,面临人才流失、患者数量减少的困境;从医疗一线专家迅速转型成为医院管理者……这是两年前易云达配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赴云南帮扶专家、肾移植专科副主任、云南省玉溪市中山医院院长邱江面临的多重挑战。
两年后,他交出了一份跨越式发展的答卷:带领医院获批“云南省省级重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患者外转率从18.7%降至7.3%;更开创性地搭建中国老挝医疗光纤专线,获批云南省首批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医院……让80年前中大西迁澄江的医脉传承焕发新生。8月18日,邱江荣获“广州好医生”称号。近日,邱江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揭秘其“输血+造血”的帮扶创新路径。
01/
绵延80余年的医者初心
“中山大学和玉溪市澄江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邱江讲述,在抗日救亡中,中大人“历三迁更执宗旨,蒙千难而志不移”,其中,第一迁就是到云南澄江。中大师生们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坚守着“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开院祖训,成功完成澄江第一例甲状腺手术、第一例难产产妇剖腹产手术,如今这些故事仍被澄江百姓津津乐道。中山医八大一级教授、著名病理学家梁伯强教授,也是在澄江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病理学指南。
这份血脉深情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2017年3月,中山大学和玉溪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玉溪市中山医院。医院历时8年建设,于2024年10月投入试运营,设置床位1200张。这座设置床位1200张的现代化医院,不仅承载着澄江打造国际康养旅居地的战略使命,更肩负着建设云南省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南亚东南亚国际医疗门户的重任。作为建在中老铁路起点上的医疗枢纽,玉溪市中山医院的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然而,现实挑战同样严峻。玉溪市中山医院依托澄江市人民医院建设,澄江市人民医院是一所县级医院,如何快速打造成一家高水平医院?此外,新医院还面临昆明医疗圈强大的“虹吸效应”——距离昆明仅有20分钟车程的地理位置,导致医院陷入人才流失、患者数量减少的困境。如何让历史荣光转化为现实力量?邱江开始了他的破局之战。
02/
从县级医院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易云达配资
邱江带领专家团队深入调研,最终确定了新医院学科建设的特色发展路径——以重症医学科为核心,同时打造两个特色学科群。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单位,玉溪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双方可以共同为学科建设提供强大技术支持。通过将先进的重症医学理念与云南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2024年6月,医院成功获批云南省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重症)建设单位,实现了从县级医院到区域医疗中心的跨越式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集中打造了两个重点学科群:将消化内科、肝胆胃肠疝外科、内镜室整合为消化系统疾病学科群,实现诊疗一体化;同时构建了覆盖肿瘤诊治全周期的肿瘤学科群,为患者提供从筛查、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流程服务。
截至2025年7月,医院住院手术量两年间增长51.05%,三四级高难度手术占比从23.41%跃升至28.55%,患者外转率从18.7%降至7.3%,“大病不出市”的承诺正在落地。
教育方面,医院主动“走出去”,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已成功通过建设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医院的评估。这种开放式办学模式有效弥补了医院自身科研平台和教学设施的不足。
面对县级医院科研基础薄弱的现实,邱江创新提出“借船出海”策略——与玉溪市科技局达成协议:医院自筹经费,科技局提供科研立项通道。首批共设置了10个科研项目,“对于没评上但成果也不错的项目,在院内职称晋升时同样有用,这种机制设计激发了大批年轻医生的科研热情。同时,我们也组建了科研指导小组,提供科研指导。”邱江介绍道。
令人振奋的是,医院在2024年实现了多个科研“零的突破”:发表了3篇SCI论文,获批1项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和3项省级课题。
此外,医院正积极筹备建设临床药物试验基地。“临床试验不仅能帮助打造一张医院新名片,还能造福更多患者——因为试验药物基本免费,这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尤其重要。”邱江说。
03/
打开国际合作新格局
如果要加速建成一家高水平医院,玉溪市中山医院还有哪些弯道超车的赛道?
在接待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医疗团队调研后,邱江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独特的机遇:“这些国家总体医疗水平比较薄弱,但医疗精英大多有欧美留学或进修的经历,眼界很高。我们拿出中山一院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合作形成的特色模式,他们立刻表现出浓厚兴趣。”基于这一洞察,医院迅速展开国际合作布局。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玉溪市中山医院与老挝卫生部、老挝卫生部直属的玛霍索综合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医疗、教育、科研、信息化平台等全方位合作。今年7月,在中国移动支持下,玉溪市中山医院与玛霍索综合医院建立了中老首条医疗光纤专线,为跨国联合诊疗奠定技术基础。“与普通公共网络相比,医疗专线具有保密性强、传输速度快等优势,未来甚至能支持远程手术。”目前,与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搭建的远程诊疗中心已成功开展3例跨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联合诊疗,借助5G技术实现眼底影像实时传输与手术方案同步研讨。
人才培养是国际合作的另一重要维度。2024年,玉溪市中山医院成功举办第一期国际渠道管理培训班,吸引了多个国家的学员来华学习。医疗专线开通后,培训模式将升级为“线上+线下”结合,学员既可通过专线远程学习,也可赴广州、澄江实地进修。
回顾两年来的奋斗历程,邱江坦言,初期曾感到迷茫,但团结的团队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最终化解了挑战。“我们一直在强调只有‘我们玉溪市中山医院’,而不是‘我们中山’‘你们澄江’,通过与当地干部和医护人员建立互信,团队成功将各方力量凝聚成发展合力。”
据了解,截至2025年7月,医院通过刚柔并济吸引人才,共计引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职管理人才4名、驻岗专家16名、学科带头人12名,以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干专家6人,玉溪市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派驻骨干驻岗支援44人,引进“银龄医师”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高层次人才占比达23.71%,形成了“高端引领、骨干支撑”的人才梯队。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创新,从学科建设到国际合作,邱江带领玉溪市中山医院走出一条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在医师节这个特殊时刻,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对医者初心的最好诠释,更是推动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章智琦易云达配资
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