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一个本该放松的暑假周末,却有近千名中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了一场紧张的“希望少年”数学竞赛。 金景配资据浙江日报报道,这个被冠名为“希望少年”的竞赛活动金景配资,真身正是此前大名鼎鼎的“希望杯”奥数赛。
“希望杯”奥数赛始于1990年,曾与迎春杯、走美杯、“华罗庚金杯”一起被民间称为“四大杯赛”,一度是小学领域知名度最高的全国性奥数竞赛。而据南都记者从相关监管部门了解到,自2018 年起,教育部便启动了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并于2022年公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以“希望杯”为代表的四大杯赛皆未列入其中,被划入违规竞赛。2023年,教育部更曾发布专项提醒,直指“希望数学”“希望少年”等希望杯关联活动为需坚决抵制的违法违规“黑竞赛”。
据浙江日报消息显示,当天的考场座位表统计可见,竞赛现场共启用20间教室,逾940名学生参赛。主力是二至五年级学生,甚至一年级也有50多名稚童参赛。这个被教育部三令五申叫停、明确点名的竞赛,为何仍吸引近千名学生在酷暑中赶考?
有从事学科竞赛培训的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谈到,诸如此类的黑竞赛屡禁不止,甚至备受家长追捧,始作俑者除了有部分机构在利益驱使下的肆意妄为,背后根源还在家长根深蒂固的认知,即相信奥数竞赛成绩是进入名校的“敲门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直言,现实生活中,家长缺乏对专业竞赛的辨别能力, 而目前仍有部分学校把获奖证书、比赛成绩作为招生的参考指标,也直接引发众多家长孩子被杯赛内卷裹挟的乱象。
黑竞赛为何吸引学生报考?
奥赛成绩 = 名校“敲门砖”?
严控之下,近千人的报名规模如何达成?浙报的起底调查中,线索指向一个充当关键组织枢纽的自媒体平台——“宁波竞赛圈”。南都记者检索发现,该平台日常以发布各类学科竞赛及升学教育资讯为主。自今年来,开始实质性承接奥数赛事报名,甚至一度宣称已成为“希望杯组委会正式授权平台“,并承诺“一站式”操办包括四大杯赛等在内的至少10项赛事报名。
而在本次“希望杯”违规竞赛被曝光后,南都新闻注意到,该平台报名通道中的“希望杯”“走美杯”等跳转链接页面已被发布者删除。
据悉,本次违规奥赛考场设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内,而据多部门核查发现,违规赛事对外打的幌子是“研学活动”,研学主题被宣称为“数理逻辑与生活中的应用”,考试场地是由相关培训公司和经手学院租借而来。
跟踪这类黑竞赛的幕后操作流程,不难看到,一条精准对接家长升学焦虑与违规竞赛供给的灰色产业链正赫然运转,而其中往往活跃着一众升学教育账号、赛考辅导平台的身影。
而据南都记者在此前的调查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同样有多个自媒体教育公号及教培机构号在推介诸如2025届“走美杯””美国大联盟“等黑竞赛报名信息,并通过快团团、小鹅通等线上商城发布竞赛报考及课程培训链接。
今年3月早些时候,南都记者曾以家长身份进入一个百人规模的“走美备考群”暗访。微信群内,几位自称“金牌讲师”的工作人员,反复向新入群的家长介绍多项已被教育部明令叫停的奥数杯赛:如华数、希望杯、美国大联盟和大师赛等。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位讲师的企业微信认证机构为”天津市河东区知然文化传播工作室”,在企查查中检索可见其经营范围并不包含教育培训。其在群内推销过程中暗示:这些竞赛是小升初的“敲门砖”金景配资,也是重点中学“点招”的重要参考指标,“就目前的情况,成绩是写进简历里的。”
在暗访中,有群内家长向记者吐槽称,自从3月初报名后,群里销售和讲师代卖的多个冲刺班、突击培训班,都是爆满。”如果要一对一培训,一堂课差不多千把元。”
“黑竞赛”频出背后的教育内卷
“别人为了上岸都这么卷,你不卷行吗?”
在浙报报道中,酷暑下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内,翘首以待的家长们毫不掩饰参赛动机:“让孩子练练手,希望小升初能派上用场。”365元的报名费,被这些家长视为换取进入名校的“敲门砖”或“掐尖”机会的微小投资。
而南都记者所在的赛考群内,从各地家长昵称也可以观察到,参赛的孩子以五年级学生居多,是小升初的主要群体。在群聊天中,有销售人员在介绍完杯赛信息后,直言“可以先参加简单的攒攒经验,如果特别需要这些丰富简历的,简单的难的都参加”。 也有群内家长向南都记者谈到,带孩子追逐杯赛一个重要因素是小升初的点招,“名校招生还是看这些的,别人要上岸都这么卷,你不卷行吗?”该家长无奈自嘲,“我们孩子都五年级了,已经卷晚了。”
南都记者观察到,不论是这些“希望杯”考场外的家长,还是“走美备考群”内的父母,他们的期待都很明确:孩子在竞赛中拿到好成绩,为“小升初” 的简历增添亮点。
所谓的“简历”,指的是目前小升初掐尖点招的一种筛选路径,即家长把孩子的杯赛、竞 赛成绩、考级成绩等制作成简历递交给学校,学校通过筛选来“点招掐尖”。去年,央视焦点访谈就曾曝光过两所北京学校“点招掐尖”违规招生现象。“双减”以来,随着监管趋严, 递交“简历”的手段也更加隐蔽:有的是趁着校园开放日把孩子简历交给老师,或是给学校电子邮箱发送。
事实上,对于一些家长热衷于带孩子参加各类竞赛的现象,自2018年起,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发文“禁赛”,叫停学前教育阶段各类竞赛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并于2019 年起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实行白名单管理。
教育部2022年印发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中还明确要求: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 证书、奖章显著位置标注教育部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面向 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清单每三年动态调整一次。
而教育部官网2022年11月发布的《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曾点名称: 数学花园探秘、华数之星、美国大联盟均为违规竞赛;所谓的数学花园探秘、华数之星、五羊杯、走美杯、美国大联盟、卓越360统测、全英赛、世奥赛等均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金景配资,均属违规竞赛。
以“走美杯”为例,最初发起“走美”活动的组委会负责人曾在交流中向南都记者坦言:实际上,“走美” 系列活动原本设计为一项综合性数学科普活动,而不是搞竞赛,且该活动已在2019年停办。对于近来在升学圈内再度火爆的“走美杯数学邀请赛”,上述负责人直言“没想到”: “我们的确听说曾有部分机构打着官方赛事组的名义搞黑竞赛,没想到正牌活动都停办数年了,假赛事竟还这么猖獗。”
为何黑竞赛频出?
“奥数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竞赛捆绑的教育功利心”
南都记者观察到,自2018年“奥数热”被急刹车以来,以奥数为主体的违规竞赛乃至山寨比赛仍旧不时出现,且受家长们追捧。 为何黑竞赛仍旧频出?
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指出,在监管趋严之后,部分黑竞赛以更隐匿的形式转入地下,改头换面重新营业, 在微信群发报名链接,这也让监管和查处难度更大。 早前曾作为高校智库专家支持“走美”系列活动的北师大数学学院博导刘来福教授,在谈到黑竞赛泛滥乱象时直言:“奥数本身没有错, 以赛促学的竞技本身也没错,错的是竞赛背后捆绑的、扭曲了的教育功利心。”
在刘来福看来,黑竞赛中,培训机构、主办方的套路屡试不爽,也与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有 关,“父母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通过竞赛增加孩子进入名校的筹码,以便在今后 考试中获得更多胜算。”
但一位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的家长向南都记者也谈到,事实上,家长和孩子追捧“假竞赛”也 折射出背后的需求。他坦承,此前也曾给孩子报名过一些奥数竞赛项目,“我们孩子是九年 一贯制升学,我们参加奥数竞赛不是为了获奖或升学,而是给孩子一个阶段性学习的小目标。”
在他看来,奥数竞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大量数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能启发思维和促进智力发展。为此,也有一些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竞赛。
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应破除对竞赛的迷信,理性看待竞赛作用。”对部分具有学科特长和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参与竞赛可以开阔眼界、激发潜能,但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参加竞赛,“不可怀着功利之心参加各种无谓的竞赛活动,尤其要自觉抵制各种‘黑竞赛’, 否则就会加重学生课外负担,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黑竞赛频出乱象,如何治理?
专家:建立独立的专业评价体系、提高家长辨别能力
如何让“黑竞赛”退出市场?让学科类竞赛回归本义?
储朝晖向南都记者谈到,目前教育监管部门对竞赛的管理,大多采用白名单的方式,但却仍不时有不正规竞赛出现,这说明仅靠行政部门规范还不够,更需要建立起权威的专业评价体系。
针对打击假冒竞赛,储朝晖提出,首先要尽可能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拔性考试,代之以合格性考核;另一方面对于竞赛项目和机构的管理,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专业评价体系,同时提高家长的辨别能力。
储朝晖提到,严管之下,有一些早前的竞赛从专业度和可信度上来看本来是比较好的,但有的已经停办,有的不符合新的白名单机制而未能延续下来;即便是进入了白名单,个别赛事在监管不善的情况下也时现违规操作,如私设子赛事、层层转包、卖奖圈钱等。对此储朝晖表示,相关部门要完善教育竞赛的白名单治理机制,“不仅是要撤销某一项不合规的赛事奖 项,更重要的是同步除名不合规的机构,否则长期积累会有行政失信风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虽然教育部2022年出台的竞赛管理办法中,明确禁止将竞赛的名次跟升学挂钩,但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学校在招生入学时表现了对竞赛成绩的倾向性,这就给机构、家长一个暗示: 通过竞赛可以更好地升学。“治理竞赛热和竞赛乱象,必须彻底斩断竞赛与招生、竞赛与培训的利益勾连。”
熊丙奇直言,要给竞赛组织清朗的环境,就“必须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清理各地存在的违规招生、办学行为。尤其是,要追究默许、纵容学校违规招生、办 学的地方教育部门的责任,要把教育生态作为考核地方教育部门的重要指标。”
储朝晖还谈到,考虑到当前的市场需求、而进入白名单的竞赛数量和类型有限,难以满足家长需求,建议考虑针对市场上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专业评价体系,一方面真正杜绝黑竞赛现象,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评价,动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