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笔者从天河区获悉大财配资,为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天河区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将绿色办赛原则贯穿到全运会保障全领域、全过程,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为办好绿色全运提供“天河实践”。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绿色根基
围绕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天河建立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组、重点区域市容环境保障组,负责广州天河赛区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统筹指导和检查督办工作。编制印发《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广州天河赛区环境质量保障工作行动方案》和大气、水、噪声、信访、执法、监测等环境质量专项保障方案和“无废全运”行动实施方案、美丽全运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结合赛事进展情况,编制天河体育中心、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广州体育学院亚运篮球馆等6个场馆“一馆一策”。
同时,成立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及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周边区域市政设施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相关区域和重要节点75项区级项目建设。
大财配资
深化环境治理,涵养绿色底色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天河持续深化“查—交—核”闭环工作机制,2025年以来累计交办18批27件问题。运用覆盖全区21个街道的“一街一站”空气自动监测站网络,以及走航监测、高空瞭望、激光雷达等科技手段,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水平。推动餐饮油烟智慧监管,累计安装723套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安装数量居全市首位。截至7月20日,天河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3,排名中心城区前列。
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开展7项河涌品质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车陂涌绿美示范碧带建设,串联天河绿色脉络,打造景观生态廊道和“生态休闲游”精品旅游项目。
车陂涌、猎德涌、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天河公园中心湖、龙洞水库、新塘水库获评市级美丽河湖,车陂涌入选广东省2024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名单。2025年1—6月,全区40条河涌持续保持不黑不臭、“长制久清”;天河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噪音污染防治方面,天河围绕涉赛场馆和接待酒店及周边完成各类噪声源排查,建立噪声源管控清单并动态更新。每日跟进噪声监测点位达标情况,针对超标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精准治理措施。2025年1—6月大财配资,天河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累计昼间达标率99.4%,夜间达标率91.9%。
在市容环境治理方面,天河完成天河体育中心及奥体中心周边公厕、垃圾收集点等183个设施品质提升,整治奥体中心等场馆周边及科韵路等主通道沿线违规户外广告招牌701块,清洗建筑外立面16万平方米,累计提升33.06万平方米第五立面品质风貌。
聚力亮点打造,助推绿色发展
开展涉赛场馆绿色改造,天河体育中心布设2479平方米光伏组件,推动打造国内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一星绿色建筑;广东奥体中心新增光伏4000余平方米,助力打造一星绿色建筑;广州羽毛球训练馆将光伏热水系统改为空气源热泵,手动水龙头更换为延迟节水型。推行绿色交通能源,在全运场馆及交通场站区域投运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站5650个,分布密度全市居首。倡导绿色理念,引导酒店减少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鼓励推行“光盘行动”“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在“美丽全运”方面,聚焦“观精彩全运,看美丽广东”主题,选取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森林公园、天河湿地公园、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车陂涌等作为生态旅游点位,打造具有天河特色的“绿色全运 绿美之旅”路线,并成功入选2025年美丽广东首批生态文旅路线,为广州市唯一入选项目。
在地铁6号线植物园站建成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实践地铁主题站,形成“地铁主题站+华南国家植物园”双场景生态环境科普教育联动网,通过“生态赋能、场景融合、市民参与”三大路径,创新构建“生态教育+公众出行”的立体化传播体系。
在“无废全运”方面,天河将广东奥体中心体南广场未利用的封闭空间开放打造运动公园,赛时用于保障赛事团队的停车需求,赛后转化为休闲运动场所面向市民开放。组织开展源头减量、资源再生、无害处置、风险防控、全民“无废”等行动,推动实现赛前规划设计应绿尽绿、赛中固体废物能减尽减、赛后物资设备可用尽用的“无废全运”。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天河区正以赛为媒、乘势而上,统筹推进“赛事侧”精细保障与“城市侧”品质跃升,深入实施生态、洁净、低碳、无废、健康、智美、全民参与七大行动,精塑城区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全力打造一届彰显广州魅力、天河风采的绿色盛会、精彩盛会。
南方+记者 郭苏莹大财配资
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